宋代美学设计
来源: | 作者:东筑 | 发布时间: 2023-08-16 | 34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宋代人,懂得欣赏美,有人说:宋朝的美学,曾经领先世界一千年。此言不虚,宋人对于美,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。大唐如牡丹,富丽明艳,宋朝似幽兰,淡雅文静,相隔不甚远的两个朝代,于审美上,则千差万别。

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(公元960年至1279年)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,也是中国艺术和文化的黄金时期之一,宋代美学是指在中国宋朝时期形成并发展的美学思想和艺术风格。在这个时期,中国文化和艺术经历了较为繁荣和发展的阶段,宋代美学因此也成为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。

 宋代人,懂得欣赏美,有人说:宋朝的美学,曾经领先世界一千年。此言不虚,宋人对于美,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。大唐如牡丹,富丽明艳,宋朝似幽兰,淡雅文静,相隔不甚远的两个朝代,于审美上,则千差万别。宋朝之美,美在态度,宋朝人,不讲究物质的条件,只讲究心灵的品味,寻求内心最舒适的状态,宋代审美由唐代花花绿绿、浓脂艳抹,审美风格突然转向淡雅的极简美学,要求绝对单纯,就是圆、方、素色、质感的单纯。宋代的美学设计以简洁、雅致、深邃的风格著称,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多的灵感和启示。宋朝人用墨画画、烧单色釉瓷器。现在讲极简,宋朝就是最早的极简。殊不知,越简单,越耐看,也越难设计。无论从宋汝窑的素色瓷,到徽宗的瘦金体,再到范宽、郭熙的大山水,用如今的眼光看依旧也并不过时,无不闪烁着高超的审美情趣和雅致的艺术追求。宋代美学设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“雅、淡、寂、静、柔、和、婉、丽、秀、深、奇、简”。这些特点在宋代的绘画、建筑、陶瓷、书法中,表现的淋漓尽致。

在绘画方面,宋代画家强调形神兼备,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,表现出自然之美。在画面中注重表现情感和内涵,细致入微去观察绘画对象的细节,强调笔墨的细腻和变化,以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。

 

《寒江独钓图》宋代 马远


《听琴图》北宋 宋徽宗赵佶


在建筑设计方面,宋代建筑轻盈雅逸,纤巧秀丽。给人以轻灵、柔美、秀逸之感。宋式建筑着力于建筑细部的刻画,注重细部艺术加工与细致处理,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统一。宋代建筑遵循“静中有动、动中有静”的原则,强调空间的变化和景观的转换,使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融合。




在陶瓷方面,宋代陶瓷的美学特点是“静、深、雅、素”,注重形式的简洁、线条的流畅、釉色的柔和、造型的规整和装饰的雅致。宋代青花瓷、白瓷等瓷器在色彩、图案、造型等方面都达到了独特的艺术高度。


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


像水仙盆,做到那么素,雾面、亮都不亮,却很美,没有一点花边、没一点火气,完全不表现,这是很难的。全世界至今还在仿宋瓷。冰裂纹,本来是烧坏了,但宋人觉得里面有种沧桑美,经历时间后,叫开片,他们用不同火温去烧出开片。本来是败笔、损坏却变成美,这是很特别的宋代美学。

 


在字画方面,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,不仅是宋代书法史上的一个极端,在中国书法史上,亦为后人争相追捧。历代书家讲究“藏锋”,而瘦金体却与之大相径庭。瘦挺爽利,侧锋如兰竹,宋徽宗的瘦金体,如一枝瘦梅,挺立在清冷的月夜,狭长的“面”,细笔的“线”,形成的强烈的对比,瘦金体锋芒毕露,用赵孟的话来说,天骨遒美,逸趣蔼然。

宋徽宗的書法


说到宋代书法的极致作品,很多人会选苏东坡的《寒食帖》。《寒食帖》又名《黄州寒食诗帖》或《黄州寒食帖》。苏轼撰诗并书,墨迹素笺本,横34.2厘米,纵18.9厘米,行书十七行,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。苏东坡年轻时,字写得很漂亮,《寒食帖》是在人生摔了一大跤后写出来的。四十三岁时,它因“乌台诗案”被抓,写了一首绝命诗,请狱卒带给弟弟,经欧阳修等极力抢救,才下放黄州。此时的他对美的感悟180度大翻篇,他认为,书法,不止要求美,还得写得自然。不懂他的人看了《寒食帖》后,说这字好丑,苏东坡自嘲这是“石压蛤蟆体”。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,别人笑又有何关系?因为自己知道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,很多东西必须在生命不同阶段去领悟。

寒食帖


当代设计师如果能将宋代美学元素转化融入现代设计中,巧妙地在功能性与美学之间、传统与现代文化表达之间寻求平衡,就可以将古时传统的雅致态度延续到当代,形成独特的美学效果,承载着传统智慧和现代创意的融合,为当代人带来一种独特而富有韵味的生活体验。